7月3日中午,游泳队队委会暨2025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总结会在大学城校区五楼党建活动室召开。游泳队教练、领队、体能教练及参赛运动员,游泳队委会全体人员、训练科、综合科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杨晓静主任主持。
本次比赛是游泳全国锦标赛前的资格赛,也是第二次全运会预赛前的资格赛,已出线运动员基本没有参加。会上,大部分运动员反映赛前紧张、比赛中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想赢怕输”情绪,影响技术发挥;有的运动员因伤病或首次参赛产生焦虑,导致动作变形;有的运动员存在试水不充分、水感差、体力分配不当,或技术短板暴露等。也有运动员反思自身不足,强调要提升能力、注重恢复、加强自律。
领队刘墨涵指出,本次比赛11人参赛,虽然获得参赛资格的人达到了赛前预估,但是仅4人达标,低于预期,运动员普遍存在“赛场慌乱”现象,表现为技术动作僵硬、战术执行混乱,心理问题亟待解决。教练赵宏飞指出本次比赛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运动员未在比赛中执行教练计划,三是比赛中动脑不够。同时,部分项目竞争力不足,队员发挥不稳定,自主意识及内驱能力不够,过于依赖教练。教练黄朝升指出系统性训练不足等系列问题,下阶段重点是通过模拟比赛、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运动员抗干扰能力,培养“大赛心脏”。教练刘仁茂希望运动员努力改变不足,竭尽全力拼搏进取,保持高度自律,沉下心投入训练。体能教练李彪表示,虽部分运动员因心态不好未达标,但运动员自主能力有所提高。
最后,杨晓静主任在总结讲话对运动员和教练团队分别提出了要求:
运动员要进一步加强自律,珍惜当下。强调敬业精神是运动员的起码要求,运动员要从思想源头、从内心深处反思得失,清晰定位自身,将每次比赛视为进步的阶梯,高度自律,严格执行教练计划,珍惜青春与竞技机会。
教练员团队下一阶段的训练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十五运会目标任务进行,针对夏训安排强化训练效果。
一是聚焦重点运动员。重点聚焦有望力争“前八、前三、冠军”的运动员,开展针对性训练。教练员切勿 “一刀切”,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运动员的技术细节(如出发、转身)和体能短板制定专项计划。
二是加强科学保障与管理。一要对运动员进行阶段性生化检测,调整营养品供给。二要对即将出国参加世青赛的两名重点运动员强化反兴奋剂管理,随队的教练员必须严格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确保圆满完成参赛任务。此外,由于异训地点均有其他队伍。对于异训的运动员必须加强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运动员务必看好自己的食品和饮品,做到不互串房间,不乱吃零食,确保异地训练的质量。三要在异地训练期间,加强对重点运动员的伤病监控,由于康复医生只有一人,队伍分在两个不同地点异地训练。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及时指导实习康复医生对重点运动员伤病治疗情况,避免额外损伤。
三是时刻关注心理动态。领队与教练需加强沟通,及时干预运动员赛前焦虑、伤病抑郁等心理问题,多正向引导,多给予鼓励与自我肯定。
本次会议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体能、心理短板,提出“体能+心理”双轮驱动的训练策略。游泳队全体人员将以此次总结为契机,突破心理瓶颈,夯实体能储备,坚持科学备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力争在九月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中实现新跨越!

